抓点·串线·分块
——《生活与哲学》的复习策略
综观近几年各地高考卷的哲学试题部分,我们不难发现,出卷者在命题时注重对接现实生活,坚持从变化发展着的时代背景中选取素材,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选取事例。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;突出对哲学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考查,重视对学生哲学思维的考查。因此,要想抓好哲学复习,必须紧扣教材,明确考试要求,抓准知识点,串连知识线,分割知识块,做到点、线、面结合,建构完整、准确的哲学知识体系。
一、抓“点”——基本概念要“准”
1.角度变换法。如,“哲学”概念可从多角度、全方位去把握:从哲学的本义看,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;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看,哲学是把不自觉的、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、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;从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看,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;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看,哲学是人类对自然、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、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科;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看,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、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。
2.特征剖析法。如,“物质”概念的表述包含了它的三个特性:“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”揭示了物质的客观性,“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”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,“客观实在”则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。
3.要素分解法。如复习“实践’概念时,应明确“人们”(而非“其他动物”是主体,“改造" (而非“认识”是主客体的关系,“客观世界"(而非“主观世界")是客体,“物质性活动”(而非“纯粹意识活动")是活动性质。
4.辩证比较法。许多哲学概念都是相互联系的,要坚持辩证性原则,那么在理解和掌握哲学基本概念时就要处理好概念间的四对关系:一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;二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;三是差别与同一的关系;四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。对概念的分析、理解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,切忌形而上学。
(1)差别与同一的关系;
例如:主观能动性、意识的能动作用、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、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
例如:“整体和部分”与“系统与要素”、“主次矛盾”与矛盾的主次方面”
(2)共性与个性的关系
例如: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、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、哲学与具体科学、哲学上的价值与日常生活中的价值
(3)绝对与相对的关系
例如:运动是绝对的,静止是相对的;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,同一性是相对的;真理是相对的;普遍联系是绝对的、具体联系是相对的
二、串“线”——基本观点要“清"
对哲学基本观点的复习,要做到正确理解、准确表述、甄别异同、辨别正误,同时要整合好哲学基本观点,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,特别是主干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,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,“点"与“点"相连,形成一条明晰的知识线索,让基本观点序列化、层次化。
1.专题集合法。哲学基本观点不是零零碎碎、杂乱无序的,而是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的,同学们要善于以专题为单位,构建知识体系。
在复习中,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分别列出物质观、意识观、实践观、真理观联系观、矛盾观、矛盾分析法、否定观、社会历史观、价值观等知识系列。
2.关键词串线法。对哲学基本观点的复习,通过抓关键词可以提高复习效率。把零散的基本观点依据核心词进行全书搜索和归类,便于记忆和掌握。哲学基本观点中的核心词有“辩证关系”、“基础”、“根本与基本”、“途径与方式”、“特征与特点”、“核心、中心与关键”、“前提”、“体现与表现”、“决定”、“目的”、“源泉与来源"、“动力”、“精髓与灵魂”、“主体”、“标准”、“原因”、“反映”、“统一”、“要素”、“作用”、“反作用”等。
防止思想僵化:
如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。( )
误区:认为“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”是错误的。
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。( )
误区:认为“事物的相对静止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。”是错的。
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。( )
误区:认为“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。”“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”是错的。
3.纵横关联法。通过调动已知知识进行纵向、横向比较,从比较中获得启发,从比较中获得新知。
【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。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。】
意识不仅能够“复制当前的对象”,而且能够追溯过去、推测未来、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。
实践具有(主观能动性)。实践是人的活动,人是有目的有意识的,因此,实践能够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,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;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,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。
【认识的主体差异性、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与价值判断、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、社会历史性。】
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,不同的人因为立场、观点、思维方式等不同,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。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。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。因此,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和社会历史性。
4.防混纠错法。
例:2021届海安模拟卷
(1)图4漫画《如此修理》给人们的哲学启示是
A.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
B.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
C.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
D.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
【2014江苏小高考】
右图漫画启示我们
A.要着重抓主要矛盾
B.不能忽视次要矛盾
C.要分清主流和支流
D.重视量变防微杜渐
三、分“块” 基本原理要“全”
复习哲学,必须依纲据本,在头脑中建构哲学知识板块图,铺就由许多知识点和知识线有机联系而形成的知识面结构,形成比较清楚的系统性、整体性知识。在高考的哲学试题中,从知识模块上考查的试题比比皆是。
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自然、社会(人生)和思维,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围绕这一核心问题,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切割为相互联系的四个知识板块。
第一板块为辩证的唯物论,基本原理有: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: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:规律的普遍性、客观性原理;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等。
第二板块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,基本原理有: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:认识的反复性、无限性、上升性原理等。
第三板块为唯物辩证法,基本原理有:联系的普遍性原理;联系的客观性原理:联系的多样性原理;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;发展的普遍性原理;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;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原理;矛盾的普遍性原理;矛盾的特殊性原理;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:主次矛盾、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;辩证否定观原理等。
第四板块为历史唯物主义(历史观和价值观、人生价值观),基本原理有: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;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,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原理;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: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、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的原理等。
注意新教材的模块(略)
例(2020山东卷)“科幻作品的未来感,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。"结合材料,运用物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。(6分)
(1)物质决定意识,每个时代的意识都是对当时客观现实的反映;意识具有能动作用,
(2)第一层级:(意识具有能的作用)第二层级: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,第三层级:能够在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推测未来;科幻作品基于现实感,在合理想象中创造幻想世界。
尤其要注意的是复习每一个基本原理都要抓住五个环节:原理名称、原理内容(既能详述,也能简述,三个层级)、 方法论要求、反对错误观点、联系实际(时政热点、社会焦点、名言警句、成语漫画、典型题例等)。在运用哲学知识分析问题时,要坚持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,遵循“三环式”答题规则,即“世界观原理一方法论内容—结合材料具体分析”。只罗列观点,不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,这样的答案不仅不完美,而且会失分。
|